2023-04-18
「玉見豐田-台灣玉研究特展」
花蓮自然礦產豐盛,美石寶玉俯拾即是,除了有舉世聞名的大理石、玫瑰石,更有蘊涵深厚歷史的台灣玉,為了讓民眾一窺台灣玉歷史發展之堂奧,文化局特別以研究策展的方式,交織「歷史脈絡」、「科普產業」及「藝術文創」三條軸線,展出花蓮豐田玉的發現、採集、收藏,與創作等多元面貌。
花蓮縣長徐榛蔚表示,一進到展場,彷彿走入時光隧道,展區有系統地揭露了台灣玉就是「花蓮特有種」玉石,展場也特別追溯豐田玉的身世,例如與花蓮縣考古博物館合作,呈現新石器時代已知出土玉器之遺址分布、展現支亞干文化遺址出土的玉器等;1937年日治時期日本人開採石棉同時發現原來豐田玉是共生礦;再到1965-1974年間,經過許多專家學者的勘查與鑑定,終於掀起一股豐田玉的採玉全盛期,尤其,荖腦山礦工曾多達600人,豐田甚至盛行「人人家庭即工廠」,曾有高達5萬名玉石從業人員、800家玉石加工廠,維持20多年後才因石油危機造成採礦成本增加、產量過剩、產品品質不佳、採礦技術落後、不敵便宜的外國玉市場等因素而沒落。花蓮如今仍存有豐田理新、理建兩座礦場,以及萬榮鄉西林村天星、山益礦場。
正當台灣玉產業逐漸凋零萎縮之際,1980至1990年間台大人類學系師生於臺東卑南文化遺址進行考古挖掘獲得大批玉器(包括各式玉玦耳飾、玉管、玉鐲、臂環等),研判這些出土的玉器距今約2800-3500年前,係出自花蓮縣豐田地區,此一發現將豐田玉的歷史定位推向古文明,並喚起世人再次重視台灣玉文化產業。
本次展出主軸有三,第一是「誕生-台灣玉的來時路」,以編年史的時間軸,將台灣玉從生成到興衰製成年表,展出考古博物館各式出土玉器及現代玉石工藝師平面加工及巧雕飾品;第二是「麗質–台灣玉的DNA」,解析台灣玉的定義與分類,以台灣翠玉、蠟光玉、貓眼玉為素材,搭配展出天星礦場、如豐琢玉工坊與藏家提供的台灣玉的礦岩、原石及珍貴收藏品,特別是現年85歲的黃老師至今創作不輟,「惜玉如命」的他,因為惜料,而能擁有早期台灣玉最輝煌時期所留下的優質台灣玉。第三則是「閃耀–台灣玉的試金石」,呈現台灣玉的傳承與創新,展出知名的金工藝術家,也是國
東華大學藝術創意產業學系林淑雅教授,利用台灣玉素材參酌古玉器物形制材,以玉試金創造出玩玉、賞玉的無限可能。
此次展覽特別邀請到於2020年獲文化部公告登錄為「國家重要傳統工藝玉雕技藝保存者」之人間國寶黃福壽藝師,巧奪天工細膩的玉雕作品及以師徒制傳習計畫推動玉雕技藝的藝生作品。整個展場,從考古研究、文資保存、直至當代創作與收藏,在在展現豐盛的文化藝術視角,詮釋數千年後花蓮人所感知的豐田玉。
其他同類型新聞

關山書法學員前往市區舉辦藝文聯展 書法配合漆扇體驗民眾直呼賺到
關山鎮書法協會即日起在台東市「寶町藝文中心」舉辦「翰墨傳情」藝文書法聯展...(繼續閱讀)

花女學生設計實境遊戲認識好客藝術村 文化體驗解出吉安獨特賣點
花蓮女中葉宛柔、陳元馨、葉宣彤、蔡錂及林家榆等5位學生以「慶逢花開時─好客藝術村實境遊戲」提案,榮獲2025年花...(繼續閱讀)

花蓮市原住民骨雕研習營開跑 培育種子教師傳承傳統工藝
由花蓮縣原住民族部落大學承辦並由花蓮市公所協辦的的「原住民骨製飾品種子教師研習營」,昨(14)日於花蓮市文史館...(繼續閱讀)

好客藝術村推出鄭淑惠攝影首展 游淑貞邀鄉親用鏡頭探訪孟加拉
吉安鄉好客藝術村營造月月有精彩、日日有驚喜的創意展出,繼「潭心映象・鯉魚潭之美」攝影展佳作之後,喜愛旅遊與攝影...(繼續閱讀)

雲門舞集《毛月亮》花蓮美崙田徑場震撼登場
雲門舞集《毛月亮》花蓮美崙田徑場震撼登場 縣長徐榛蔚與民眾跟著舞者律動手舞足蹈 由國泰金控攜手雲門舞集與...(繼續閱讀)

《南勢阿美語辭典》首刷秒殺!家族決定加印,豐年祭現場限量販售滿足族人期待
《南勢阿美語辭典》首刷秒殺!家族決定加印,豐年祭現場限量販售滿足族人期待 每年七、八月是阿美族的mil...(繼續閱讀)



熱門新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