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9
龍年出生未見起色,少子化衝擊花蓮未來發展
今年是象徵吉祥的龍年,傳統上被視為生育旺年,但根據花蓮縣最新數據,出生人數並未如預期增加,反而顯示出生率持續低迷。花蓮縣11月底人口統計顯示,全縣總人口數約31.5萬人,出生數僅1,599人,死亡數高達3,361人,死亡率是出生率的兩倍多,人口負成長的情況相當嚴重。
魏嘉賢議員指出,過去2000年龍年出生人數達到高峰,2012年龍年也明顯高於平時,但今年的龍年效應幾乎消失,年輕家庭對生育的遲疑與觀望已成普遍現象。「這次龍年,期待中的『龍寶寶』沒出現,反而讓我們更清楚看到現實的壓力,生育意願低落、經濟環境不穩、年輕人離鄉背井,這些問題我們必須要面對。」
出生減少,老化加劇,從各鄉鎮的數據來看,花蓮的少子化與老齡化問題格外明顯:出生率最低的鄉鎮是玉里鎮,僅3.41‰(千分號的符號),年輕人口持續外流,導致生育動能幾乎停滯。
死亡率最高的鄉鎮是光復鄉,達16.19‰,高齡化的壓力讓地方發展面臨困境。相對而言,卓溪鄉的出生率達到9.78‰,表現相對亮眼,但整體人口基數太小,難以扭轉局勢。「孩子是地方的希望,但當出生的人少了,離開的人卻越來越多,學校將變得冷清,社區失去了活力,這樣的未來誰能不擔心?」花蓮的問題不只是數字低迷,更是人與土地之間連結正在消失。
魏嘉賢指出,少子化的原因很清楚,但解方卻不容易:
1. 經濟壓力大:年輕人薪水追不上物價,尤其花蓮的房價更讓許多人不敢生、不想生。
2. 托育資源不足:幼兒機構偏少,尤其是偏鄉地區,讓育兒成為家庭沉重的負擔。
3. 缺乏工作機會:許多年輕人被迫外出工作,留在花蓮的就業機會有限,穩定的收入更是難求。
讓年輕人留下來,花蓮才有未來,「年輕人不是不願意回來,而是看不到留下來的理由。」魏嘉賢認為,花蓮必須從根本做起,改善生活與工作的條件,給年輕人一個安心成家的環境。提出幾點具體建議: 1. 讓年輕父母在花蓮也能找到安心托育的選擇,減輕育兒壓力。 2. 創造穩定的工作機會,發展智慧農業、觀光與文創產業,吸引年輕人留在花蓮工作。
3. 縮短城鄉差距,改善偏鄉交通、醫療與基礎設施,讓每個鄉鎮都有相對公平的生活條件。 4. 鼓勵返鄉創業,提供青年創業補助與低利貸款,支持年輕人回來花蓮打拼,成家立業。
魏嘉賢表示:「花蓮值得更好的未來,這裡的土地與山海都在等著我們去守護。如果我們能改善生活的條件,讓年輕人願意留下,讓孩子的笑聲再次充滿社區,那麼這片土地一定會重新找回它的生命力。」「少子化不是不能改變,要我們願意去做,願意給年輕人一個選擇,花蓮的未來,還是充滿希望的。」
本地區其他新聞

太平洋盃全國拔河錦標賽花蓮登場 逾600選手齊聚「東大門」熱力開拔
114年花蓮太平洋盃全國拔河錦標賽3月29日起一連兩天在花蓮日出大道登場,來自全台53支隊伍逾六百名選手齊聚花...(繼續閱讀)

中正國小舉辦「以兒童節為名的自主學習日」,點亮孩子學習之光
中正國小舉辦「以兒童節為名的自主學習日」,點亮孩子學習之光 今日,中正國小舉辦了一場別...(繼續閱讀)

原住民族青年 110 級畢業製作聯合展覽《0 度空間-匆匆來,慢慢種下》震撼登
在全球化與現代科技的浪潮下,傳統文化該何去何從?2025 年 05 月 12 日 至 5 月 18 日,...(繼續閱讀)

花蓮縣政府關懷身心障礙者 推動體適能訓練提升庇護員工生活品質
花蓮縣政府長期關注身心障礙者的福祉,致力於打造友善且支持性的就業環境。為了進一步提升庇護員工...(繼續閱讀)

花蓮縣在114年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大放異彩 勇奪26金、38銀、34銅
在3月21日至24日舉行「114年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中,花蓮縣代表隊以堅韌的競技精神和出色的技術,勇奪...(繼續閱讀)

兒童節前夕傳遞愛與希望 魏嘉賢率愛花蓮文化藝術基金會慰問慈濟醫院兒童病房
在兒童節前夕,愛花蓮文化藝術基金會為了讓正在接受治療的孩子們感受到節日的溫暖與祝福,特別前往花蓮慈濟醫院...(繼續閱讀)




熱門新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