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新聞網首頁
2025年10月29日 星期三 加入花蓮新聞網專頁
字體縮放

搜尋新聞
《板塊之地-破裂是完整的開始》10 月 17 日花蓮登場!以破碎石材展現再生設計,見證震後新生的力量∣花蓮新聞網官方網站各類新聞-最快速的今日新聞報導 最新的在地資訊!

 







 


 

2025-10-17

《板塊之地-破裂是完整的開始》10 月 17 日花蓮登場!以破碎石材展現再生設計,見證震後新生的力量


《板塊之地-破裂是完整的開始》震後石材創意療癒展將於 2025 年 10 月 17 日(五)至 12 月 28 日(日)於花蓮縣石雕博物館登場!由文化部指導、花蓮縣政府主辦、花蓮縣文化局承辦、財團法人石材暨資源產業研究發展中心(石資中心)策畫,以「破裂即新生」為核心概念,集結藝術家、設計師與在地石材業者,以藝術、設計與科技等不同面向,探討震後花蓮石材產業的轉化與重構,帶領你我穿越震動。讓風景在破碎間新生,勾勒生命持續延展的力量。


 今(23)日在中正國小直笛隊熱鬧表演展開序幕,花蓮縣文化局代理局長曾之妤表示,再度與財團法人石材暨產業資源研究發展中心合作,以「震後新生」為策展精神,邀集藝術家黎志文、地震寫生團、研石造物設計團隊、究石都意俱樂部(法羅、高陽益實業、煌奇石業、同達大理石、東星名石、奇鈺石業、松茂石材、兆鴻石業)、鎮一大理石、永鉅石業、T22 設計振興地方產業計畫、曦立方國際、成大昶閎科技、VERDE等單位共創,探索破碎石材的新生命,讓展覽成為療癒/思考/轉譯/重生的文化實驗場域。



震後新生的《板塊之地》:在斷裂中重建完整
地處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交界的花蓮,是板塊運動最為劇烈的地帶之一,這片美麗土地不僅見證地質的推移與變動,也是居民日常生活與勞動的所在。


 2024 年 4 月 3 日的大地震,讓花蓮石材產業遭逢前所未有的重創,廠區內破碎與堆積的石材超過七萬五千噸,經濟損失估計高達十億元。面對突如其來的挑戰,石資中心與地方單位迅速投入協助,借鏡過往經驗建立震災石材清運管理流程,協助業者重建廠區與恢復生產條件,讓工廠得以在最短時間內重新運轉,也讓地方經濟得以在災後逐漸重拾活力。



 隨著產業逐步恢復軌道,文化的修復也同步展開。花蓮縣石雕博物館長年作為臺灣地方文化與石材工藝重要策源地,不僅致力於石雕藝術的保存與創新,也持續拓展石材在永續發展、設計應用與材料研發上的可能性,此回更化身災後文化重建與創造力的交匯據點,鋪展產業與文化的流動新生。



 從工廠到展場的療癒旅程 讓破裂化為新生的力量
《板塊之地-破裂是完整的開始》以「破裂即新生」為策展核心,設置三大展區,透過藝術、設計與循環材料的交織,探索「裂縫之中蘊藏新生」的意涵。展覽靈感源於完形理論(Gestalt Theory)「不完整亦能成就整體」的觀點,將斷裂視為重構與創造的起點,轉化破碎為新生的力量。



本次主視覺與展場設計與COYI Studio共同規劃,策展團隊石資中心羅仁宏表示:將工廠中用以運輸與修補石板的「石材補膠台車」帶入展場,轉化為展示平台。同時,策展團隊也運用「透明浪板」工廠的意象,其透光與層疊結構的特質,打造出展場中光影交錯的空間氛圍。這些原本屬於產業現場的工具,在展覽中成為象徵「修復」與「轉化」的載體。補膠台車寓意產業最真實的日常,當它進入展覽空間,不再只是生產線的一部分,而是一種療癒的姿態,呈現花蓮產業在災後持續前行的堅韌與創造力。


 主視覺以帶裂痕的白色石材圓體為核心,上方縫合符號則代表藝術與設計的修復能量,詮釋「破裂是完整的開始」的精神。展覽不僅是一場藝術與設計的對話,更是一段關於修復與新生的旅程,邀請觀者在裂縫中看見希望,感受花蓮人與土地共存的力量。


 


展區一|地質的記憶 — 藝術中的共生敘事
人與地質力量之間的藝術性對話,在展區「地質的記憶—藝術中的共生敘事」中緩緩敘說。由藝術家黎志文與在地石材產業究石都意俱樂部攜手共創的〈共同體〉,使用震後石材為媒材,以重構與堆疊形式帶出同舟共濟的精神,展現災後共同承擔的寓意。


 


此區亦展出地震寫生團將瞬間的地質劇變,轉化為持久的情感記憶的文件與繪畫作品。身兼觀察者與受災者的多位在地藝術家,親自走訪國福土資場、七七高地和太魯閣等地,從自然現地到石材集中加工場,用自身視角記錄大自然改變後的產業狀態,並觀察其中蘊含的共生模式,以輕巧簡練的筆觸,將災後場景化為對時間與空間的敏銳感知。

透過藝術裝置與紀錄性作品的並置,「地質的記憶—藝術中的共生敘事」展現了從破碎到療癒的過程,除了形式上的再造,更將觸動情感與精神的共鳴。


 


展區二|生活的轉譯 — 設計中的新生實踐
地質材料,也能成為日常的一部分。展區「生活的轉譯—設計中的新生實踐」集結設計師與工藝師的創意,將地震所留下的餘料搖身成為生活用品,展示材料何以再利用於隨處可見的日常,亦是一種新生的實踐。



由石資中心和在地石材產業共同合作的品牌計劃「研石造物」,以石材為核心,將自然質地融入設計語彙與創意能量中。近年團隊更透過技術應用,將地震損料與邊角餘料應用於家具與生活器物,實踐循環設計的理念,讓美感與永續並行。每一件作品都承載著故事,提醒觀者日常的美與安定,來自於對變動的理解與接納。


研石造物更扮演設計與產地間的橋樑,以工作坊等形式邀請設計師深入工廠現場,從原料到加工,親身理解材料特性與技術限制。並協助工廠導入新技術,使設計創意真正落地。這般雙向交流不僅推動技術升級,也激發二、三代接班者積極投入轉型,為傳統產業賦予嶄新面貌。


 


展區三|未來的形狀 — 科技中的創生循環
當我們直視過去、實踐當下,也在展望未來的途中,看見希望的形狀。「未來的形狀 — 科技中的創生循環」展區為開創石材餘料在循環轉化與科技應用上的潛力,以 C-Cube Lab 與樂土(Lotos) 等研發團隊的逐步實踐,啟發石材在永續領域中的全新想像。


2023 年設研院與石資中心合作推動「低碳國產石材與循環經濟創新材質應用情境探索」研究,攜手樂土團隊共同開發出具花蓮特色的 C-STONE,擁有天然無毒、透氣抑菌和調節濕度等特性。2024年,團隊進一步研發循環模泥,將花崗岩礦泥比例提升至 30%,以煉鋼廠礦砂廢棄物作為膠結材,實驗創造符合廢棄物減量的循環材料。



這次展區中,C-Cube Lab 與 樂土(Lotos)等研發團隊將以 3D 列印應用、綠建材實驗和再生材料樣態展示等方式,記錄新工藝的可能性,探索石材餘料如何轉化為低碳、環保建材。讓大眾直觀理解材料循環的過程。這些具前瞻性的應用,將為花蓮石材產業勾勒出淨零碳排趨勢的永續藍圖,同步彰顯科技賦予材料的無限可能。展區同時邀請藝術家高一民以作品〈萬物俱裂〉呼應展覽主題,以 C-Stone 材料 為基礎,結合水青藍、豐盛黃與繁花紅三色,代表花蓮的海洋、稻浪與原民文化。上下以裂紋石灰呈現大理石層理與峽谷意象,自然剝落的碎塊也象徵新生的力量,反映自然與創造力交織的自然美學。


 


從破碎到重構:在拼貼之間看見希望的光
為讓觀者在感官與思考之間尋得共鳴,展覽更設置「拼出未來」互動區,滿桌的石塊宛如災後的碎片,也象徵待修復的記憶。觀者可自由拼貼,以創意與想像重構屬於自己的風景,體驗破碎轉化為新生的力量。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強震雖在土地與產業間留下傷痕,卻也開啟了新生的契機。以想像與希望的交會,帶來療癒與繼續前進的動力,讓藝術與創造力縫合傷痕,於重構之中看見希望的光。


 


為深入呈現策展理念與在地精神,本展特別訪談多位與花蓮石材產業相關的業者、藝術家、設計師與循環材料業者,記錄產業的復原與轉化歷程。內容回顧0403地震的震撼與挑戰,呈現產業如何在破碎後重新站起。影片闡述地震後,地方產業與設計團隊攜手推動花蓮石材轉化的力量。藝術家與產業攜手共創的過程,展現同舟共濟的精神。建築設計與材質團隊以創新實驗實踐永續材料的應用。產品設計師團隊以石材餘料進行產品再造,賦予餘料新的生命與價值。同時走訪花蓮石材二、三代接班者的工作現場,記錄藝術行動成為療癒的力量,重建人與土地的深層連結。本片以紀實影像見證花蓮石材、設計與藝術的串聯,從破碎中尋找希望、從創傷中孕育新生,呼應展覽「破裂是完整的開始」的核心精神。


《板塊之地-破裂是完整的開始》

 

(花蓮縣文化局廣告)


 

返回列表 下一篇

其他同類型新聞

觀看更多同類型新聞

《板塊之地-破裂是完整的開始》10 月 17 日花蓮登場!以破碎石材展現再生設計,見證震後新生的力量∣花蓮新聞網官方網站各類新聞-最快速的今日新聞報導 最新的在地資訊!

請詳細閱讀以下會員隱私權條款並於閱讀完畢後勾選「確定已詳閱隱私權條款並加入會員」,表示您同意且願意遵守下列規範,您就可以馬上加入成為最速報會員了!
為了保障您購買之後的權益,請您務必詳閱下列約定條款;當您按下〔我同意〕時即視為已知悉、並且同意本約定條款的所有約定:

1.為確保完成所有的程序,您必須保證在本站登記的個人資料與事實相符,如有變動,應即時通知網站服務台修正或是自行至會員管理介面修改。

2.您所登錄之個人資料,除了應提供廠商相關送貨與結帳資訊,本站應負相關之保密義務,不會任意洩漏或提供給第三人。

3.您應妥善保管在本站登記之帳號與密碼,所有使用該帳號登入系統之任何行為,本站皆視為帳號與密碼持有人之行為。

4.在下列情況下,本站有權查看或提供使用者的個人資料給有權機關、或主張其權利受侵害並提出適當證明之第三人:

※依法令規定、或依司法機關或其他有權機關的命令;
※為執行本約定條款、或使用者違反約定條款;
※為維護本站系統之正常運作及安全;
※為保護本站、其他使用者、或其他第三人的合法權益。

5.本站所有商品皆由協力廠商所提供,交易行為僅存在於廠商與使用者之間,本站僅提供廠商與使用者之間的交易平台與付款機制。

6.相關商品或服務之品質、保固及售後服務,由提供各該商品或服務的廠商負責,但本站承諾全力協助使用者解決關於因為合作交易所產生之疑問或爭議。

7.使用者一旦在本站進行註冊,即表示願意遵守規則。使用者資料(如地址、電話)如有變更時,應立即上線修正其所留存之資料。

8.使用者應同意以本站所紀錄之電子交易資料為準,如有糾紛,並以該電子交易資料為認定標準。使用者如果發現交易資料不正確,應立即通知本站服務台。

9.本站在發生下列情形之一時,可以停止、中斷提供服務;停止或中斷服務時,原則上本站將先通知會員,惟緊急時刻不在此限:

(1)對本站的電子通信設備,進行必要的保養及施工;
(2)發生突發性的電子通信設備故障; 由於本站所申請的電子通信服務被停止,致使提供服務發生困難;由於天災等不可抗力之因素,致使本站無法提供服務。

10.本站保留隨時修改本使用條款之權利,修改後的使用條款將公佈在本網站上,不另外個別通知使用者。使用者應同意遵守修改後之約定條款。

11. 使用者應同意,本約定條款及所有在本站所進行的線上消費或交易,均以中華民國法令為準據法。因本約定條款所發生之糾紛,以台灣台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

加入LINE社群一起討論